纳米微粒范文篇1
Abstract:Withthecharacteristicsoflargesurfacearea,lowmeltingpoint,nanomaterialshasfar-reachingsignificanceinmaterialsscience.Thispaperexpoundsprepar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nanomaterialssystematically,andmakestheprospectsforitsfutureapplication.
关键词:纳米粒子;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Keywords:nanoparticles;nanomaterials;preparationmethod
中图分类号:TB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021-02
0引言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最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新兴科学技术,其在短短三十年发展迅猛,已引起一场技术革命。纳米技术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工程学等,其中纳米材料学是关键。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尺寸介于1~100nm范围之间,其和普通材料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而纳米材料的制备是纳米材料学的核心,目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众多,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即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纳米粒子的特性
纳米粒子是由数目较少的原子或分子形成,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所以被视为一种新的物理状态,是介于宏观物质和微观原子、分子之间的一种状态,使其具有许多奇异的特性,除正在探索的性质以外,已经发现有:
1.1比表面和表面张力较大
平均粒径为10-100nm的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可达10-70m2/g,纳米粒子内部会产生很高的压力,造成纳米粒子内部原子间距比块材小,所以表面张力较大。
1.2纳米粒子的熔点降低
例如块状金的熔点为1063℃,但粒径为2nm的纳米时则金熔点降低到300℃左右,所以可在较低温度时发生烧结和熔融。
1.3磁性的变化
晶粒的纳米化可使一些抗磁性物质变为顺磁性,如金属Sb通常为抗磁性,而纳米Sb则表现出顺磁性,此外,纳米化后还会出现各种显著的磁效应、巨磁阻效应等。
1.4物理性质变化
金属纳米粉末一般呈黑色,而且粒径越小,颜色越深,即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能力越强;当其颗粒尺寸小于50nm时,位错源在通常应力下难以起作用,使得金属强度增大[1]。粒径约为5-7nm的纳米粒子制得的铜和钯纳米固体的硬度和弹性强度比常规金属样品高出5倍。
1.5纳米离子的导电性增加
研究表明,纳米CaF2的离子电导率比多晶粉末CaF2高约一个数量级,比单晶CaF2高约两个数量级。
此外,纳米粒子还具有化学反应性能高、比热容大,在低温下有良好的热导性,作为催化剂效率高、随着粒度减小,超导临界温度逐渐提高等特点。
2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方法,即物理制备方法和化学制备方法,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将块状的或者较大颗粒的物质变成颗粒更小的纳米级的粒子。
2.1物理制备方法
根据物理化学原理,物质的分散度越高,即颗粒越小,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会越高,此时,形成的颗粒会自发聚集变大,也就是说粉碎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再被粉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比如表面活性剂、改变温度压强等方法来制备纳米粒子。
2.1.1低温低压制备方法对于由固体物质来制备纳米粒子,可以在低温下进行粉碎,可采用液氮或者干冰来进行温度控制,这种方法缺点: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并且粒子的颗粒大小难以控制,并且生成的粒子容易发生聚集。
对于由液体物质来制备纳米粒子,可以在低温低压下进行,先将溶液雾化冷冻,再在低温低压下干燥,然后将溶剂生化后得到纳米级尺度粒子。这种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可制的10-50nm的微粒;缺点是一旦形成玻璃态,就无法生华溶剂。
2.1.2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制备由固体物质来制备用纯度优于99%的粉状石墨和粉状金属按原子比为1:1的混合粉末,在氩气保护下置于容积为120mL的钢罐中,选用WC球(ф12mm),球与粉的质量比为18:1,然后在行星或球磨机上高能球磨,经过110h后得到粒径约为10nm的纳米粒子。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助磨剂,可以获得力度更小的纳米粒子。该法可以制备高熔点金属碳化物TaC,NbC等。再如,可将颗粒较小的粉末状物质装入不锈钢容器内,再加入乙醇作为表面活性剂,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在45atm下进行超声波进行粉碎,亦可以得到纳米粒子(0.5μm)。这种方法已制备出SiC等超微粉末,操作简单可靠。
由液体物质来制备其操作步骤主要有:将所要制备物质原料和煤油按照1:1体积比混合,然后在高温条件下(不低于170℃)缓缓加入乳化剂,并在搅拌过程中将溶剂蒸发掉,并且进行干燥,最后经分离,对无水盐类物质进行加热分解即得到纳米级粉末。这种方法,目前已制备出橄榄石型超微纳米粉末。
2.2化学制备方法
纳米微粒范文篇2
关键词:Fe3O4@Au磁性纳米粒子;微囊藻毒素;丝网印刷电极;免疫传感器
1引言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毒性强、急性危害巨大的一种淡水蓝藻毒素,有强烈的致肝癌作用,其中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icrocystin-(leucine-arginine),MCLR)是最常见、急性毒性最强的微囊藻毒素之一[1]。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中限定检出浓度为1μg/L[2]。目前,检测MCLR的传统技术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3,4]、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5],这些方法虽然灵敏度高,但是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操作步骤繁琐,且需要昂贵的仪器及专业的技术人员。采用植物细胞的生物测试法[6]和蛋白磷酸酶抑制法[7,8]灵敏度都较低。酶联免疫吸附法虽然灵敏度较高,但是其线性范围较窄[9,10]。而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标记物,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制备的MCLR免疫传感器,因其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实验微型化、特异性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成为当前纳米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11~13]。其中,核壳型Fe3O4@Au纳米复合材料所具有的独特电化学性质、催化特性、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适用于表面修饰和功能化研究[14~17]。
丝网印刷电极(Screen-printedelectrode,SPE)应用于制作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已经成为检测环境污染物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具有制作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携带、可一次性使用等优点[18~21]。
本研究基于Fe3O4@Au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修饰丝网印刷电极构建了检测MCLR的免疫传感器。利用放置在丝网印刷电极背面的磁铁所形成的磁场,可将Fe3O4@Au吸附在碳工作电极表面,再通过纳米金和微囊藻毒素抗体(anti-MCLR)之间的吸附作用[1,22],将抗体固定在电极表面,采用直接竞争模式,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微囊藻毒素(MCLR-HRP)与待测液中的MCLR竞争免疫结合电极表面的anti-MCLR,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底物H2O2和对苯二酚(HQ)的催化电流,构建了一种快速、灵敏、易携带的MCLR免疫传感器。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AT-25PA电动式平面网印机(东远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CHI830B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200EX)。
MCLR、anti-MCLR和HRP-MCLR(北京伊普瑞斯有限公司);CNB-7导电碳浆、CAN-24导电银浆(徐州博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蓝色绝缘油墨(上海正庭丝网印刷材料有限公司);PVC硬板(北京雅诺艺印刷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氯金酸(HAuCl4)(Sigma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封闭缓冲溶液为含1%牛血清白蛋白(BSA)的0.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为了减小非特异性吸附,用含有0.05%Tween-20的0.01mol/LPBS(PBST,pH7.4)作为淋洗的缓冲溶液。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
2.2Fe3O4@Au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按文献[23]的方法,合成核壳型Fe3O4@Au纳米粒子,并且做了小幅度修改。首先,移取0.85mLHCl(12mol/L),与25mL水混合均匀,用高纯氮气除氧10min,称取5.2gFeCl3·6H2O,2.0gFeCl2·4H2O,溶解于上述HCl溶液中,在充分搅拌并且氮气氛保护的条件下,将该溶液逐滴加入温度为80℃的250mL1.5mol/LNaOH溶液中,熟化1h,利用磁铁将所获得的Fe3O4纳米粒子从反应介质中分离出来,用水冲洗数次,分散于100mL水中。
用100mL0.01mol/L氢氧化四甲基铵(TMAOH)与5mL上述Fe3O4纳米粒子悬浊液和3mL0.2mol/LNH2OH·HCl混合均匀,加热至80℃,在充分搅拌和氮气氛保护的条件下,逐滴加入50mL0.1%HAuCl4,然后,在2h之内逐步加入100mL15mol/L柠檬酸钠溶液,搅拌4h,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溶液温度为80℃,并且氮气氛保护,以阻止氧气的溶入。当悬浊液冷却到室温后,用磁铁分离出固体颗粒,并用水冲洗2次,乙醇冲洗2次,室温晾干。用水将晾干粉末配制成1.0g/L悬浊液保存于4℃冰箱内备用。
2.3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2.3.1丝网印刷电极的制备将导电银浆印刷到PVC板表面,放入烘箱中于90℃干燥30min,再印刷碳浆,放入烘箱中于90℃干燥15min,然后印刷绝缘浆,放入烘箱中于80℃干燥1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后于4℃干燥保存。使用前用水冲洗,其工作电极半径为1.5mm。图1是SPE的印刷制备过程示意图。
3结果与讨论
3.1Fe3O4@Au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图3中的A和B分别为Fe3O4磁性纳米粒子和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图(TEM),图3C为Fe3O4@Au的能谱图(EDS),D为这两种纳米粒子的磁滞回线。由图3A可见,本实验合成的Fe3O4磁性纳米粒径约为10nm,而图3B中趋于黑色球型的物质为金壳包裹住的Fe3O4磁性纳米材料,粒径偏大,约为15~20nm,且分散均匀,图3B中Fe3O4@Au的颜色比图3A中单纯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略深,这是由于Fe3O4表面包覆上的Au电子密度更高,导致转移电子数较少造成的[24]。因此,从纳米粒子粒径和颜色的改变可以证明本研究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属于核壳型Fe3O4@Au。图3C的EDS图进一步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中元素Au、Fe和O的相对含量较高,图3D表明,两种纳米磁球不仅具有强磁性,可实施磁分离,而且无剩磁和磁滞现象,表现为超顺磁。因此,本实验成功制备了超顺磁性的核壳型Fe3O4@Au纳米复合材料。
3.2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
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电极在组装过程中的电化学特性。图4中曲线a为裸SPE上固定抗体并免疫吸附MCLR-HRP的阳极伏安扫描曲线,峰电流较小。曲线b为MCLR-HRP/anti-MCLR/Fe3O4@Au/SPE在底液中的差分脉冲伏安曲线;与曲线a相比,氧化峰电流明显增大,这是因为Fe3O4@Au不仅加快了电子的传输能力,而且增大了电极的比表面积。曲线c是免疫电极在有游离MCLR和MCLR-HRP存在的情况下,反应一段时间后的电化学信号;与曲线a比较,曲线c的峰电流明显减小,这是由于MCLR和HRP-MCLR竞争结合到了免疫电极表面,使HRP-MCLR的结合量变少所致。
3.3实验条件的优化
3.3.1缓冲溶液pH值的优化在pH5.5~8.0范围内,考察了PBS的pH值对免疫传感器的响应影响。随着pH值增大,免疫传感器的氧化峰电流先逐渐增大再减小,当pH=7.0时,氧化峰电流值达到最大值。因此,本实验选择pH7.0的PBS作为测试底液。
3.3.2MCLR-HRP浓度的优化免疫传感器的电流响应灵敏度以及电极表面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都与孵育液中的MCLR-HRP浓度有关,为了得到最佳的MCLR-HRP浓度,将anti-MCLR/Fe3O4@Au/SPE在不同浓度的MCLR-HRP溶液中进行孵育,如图5所示,氧化峰电流随着MCLR-HRP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MCLR-HRP浓度达到或超过10mg/L时,氧化峰电流不再增大,表明此时工作电极表面的anti-MCLR的结合位点全部与MCLR-HRP结合,所以,本研究选10mg/LMCLR-HRP作为最佳的酶标抗原浓度。
3.3.3孵育时间的优化
抗体与抗原之间的免疫反应与孵育时间有关,将10μL10mg/LHRP-MCLR滴涂在工作电极表面,分别在室温下保湿孵育5,10,20,30,40和50min。在5~20min,峰电流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到20min时获得最大响应信号,继续延长孵育时间直到50min,电流响应略有减小,如图5b所示。所以,选20min作为最佳孵育时间。
纳米微粒范文篇3
关键词:白蛋白;微球;纳米粒;给药系统;靶向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1-0054-03
ProgressonAlbuminasATargeted-drugCarrier
ZOUDong-na1,ZHANGDian-rui1,YANGHai-feng2
(1.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012,China;
2.DepartmentofPharmacy,ShengCaiHospitalofShandongShengLiOilfield,Dongying257051,China)
白蛋白由585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之间都以肽链相连,并且扭曲成蚯蚓状或蜂窝状,具有无数的网状空隙,为镶嵌携带药物创造了有利空间条件。白蛋白的主要功能:(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在血浆中浓度高,相对分子质量大,作用明显;(2)结合并参与多种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如胆红素、维生素、抗生素等。白蛋白具有安全无毒、无免疫原性、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作为药物载体得到广泛的研究。目前白蛋白主要用于靶向给药,本文就其近年来在该领域的应用综述如下。
1白蛋白微球(albuminmicrosphere)
白蛋白微球是由人或动物的白蛋白制成的粒径为微米级的球状物。白蛋白微球大多由人血清白蛋白(HSA)或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对于两者结构性质、载药行为的比较未见文献报道,但国外文献常报道以HSA作为载体,而少采用BSA。由于价格的原因,国内较少采用HSA,而选择性质差异不大、价格便宜的BSA,也可以卵清蛋白为原料[1]。早期的白蛋白微球研究主要集中于放射医学领域,用于检查肺循环异常现象。20世纪60年代,Rodes等最先制成含γ射线源的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直径5~15μm)用于检查肺循环异常现象,Scheffel等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人血清白蛋白制成直径0.25~1.15μm的微球,用以检查网状内皮系统。后来发现白蛋白微球不仅可生物降解,无毒性和抗原性,且对亲水性药物有较高的负载能力,很适合用作药物载体,于是将其应用于药物制剂尤其是抗癌药物制剂的研究中。通常白蛋白微球的大小为0.2~200μm,临床上可用于动脉栓塞注射、口服或静脉注射等给药方式。在动脉栓塞治疗中,可大大提高化疗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时,通过控制白蛋白微球的粒径可实现药物的靶向性,同时还可达到缓释的效果。近年,国内外关于白蛋白微球的研究很多,在制备方法、表面改性和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1.1被动靶向的白蛋白微球
Almond等[2]以白蛋白为载体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7.7μm的盐酸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研究表明,微球能大大提高乳腺癌瘤内药物浓度,并具有缓释作用,减少系统毒性,提高存活率。
Sahin等[3]制备了硫酸叔丁肾上腺素白蛋白微球,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因素下所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均在22~30μm,其体外释放符合双向动力学过程,且肺部靶向远超其他器官,可作为肺部靶向制剂使用。
1.2主动靶向的白蛋白微球
1.2.1磁性白蛋白微球将药物和磁性物质共包于白蛋白中形成磁性白蛋白微球。磁性药物微粒经血管注入体内后,利用体外磁场引导药物微粒滞留于某一组织或病灶部位,延长药物释放时间,以达到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为药物靶向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Chatterjee等[4]通过聚苯乙烯磁性微球与白蛋白磁性微球的比较,发现白蛋白磁性微球具有更高的偶合蛋白质的能力,蛋白质(生物凝集素)修饰的白蛋白磁性微球与红细胞结合的能力远远超过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1.2.2抗体-抗原介导的白蛋白微球在微球表面结合特定的抗体可以使微球对某种细胞具有特异的结合能力,从而将药物导向该细胞,实现特异性杀伤。李元春等[5]将人肝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Ab18的F(ab′)2片段偶联到多柔比星白蛋白毫微球上,制成免疫毫微球。用3H-脱氧胸苷法测定了免疫毫微球和未偶联抗体片段的毫微球对肝癌细胞株SMMC-7221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免疫毫微球能结合并有效地杀伤该细胞株,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对照的毫微球则不能结合和明显地杀伤该细胞株。此外,2种微球均不能结合和杀伤人大肠癌细胞株SW1116,可见此免疫毫微球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结合和杀伤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1.2.3与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的白蛋白微球程耀等[6]用肝实质细胞膜上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对非还原性半乳糖或Ⅳ-乙酰基半乳糖的特异性识别和摄取,制备了载药的白蛋白微球,再在其表面包裹一层半乳糖酰化壳聚糖衍生物,最终得到半乳糖酰化壳聚糖衍生物包覆的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以期能特异性结合到细胞表面。
2白蛋白纳米粒
白蛋白纳米粒是以白蛋白为基质的纳米级微粒,由于纳米粒载体系统有独特的靶向性、缓控释特性和保护药物作用,再加上白蛋白本身的良好生物学特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1被动靶向的白蛋白纳米粒
Arnedo等[7,8]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50nm,Zeta电位为-22mV的磷酸二酯寡核苷酸白蛋白纳米粒。研究表明制成白蛋白纳米粒后,改善了磷酸二酯寡核苷酸在核酸外切酶存在下的稳定性,提高了磷酸二酯寡核苷酸对抗酶降解的活性,而且通过其在感染了人巨细胞病毒的MRC-5成纤维细胞内的抗病毒活性,及其在细胞核内浓度的增加,证明其疗效得到了提高。
2.2主动靶向的白蛋白纳米粒
由于多数疾病病因不在RES系统中,因此改变纳米粒的自然分布到达靶部位,提高载体在靶部位的浓度,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2.2.1通过共价偶联改变表面性质通过在纳米粒表面结合亲水性保护膜,改变纳米粒表面性质,阻碍调理作用,可使之避开肝脏巨噬细胞,转运到其他组织器官。Lin等[9]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mPEG)为原料制得纳米粒。由于纳米粒表面存在mPEG,造成电双层中的剪切面向外移动,所以其ζ电势明显低于未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电解质和pH诱导的凝聚实验中,当电解质的加入和pH的调节使纳米粒表面电荷减少而降低它们的相互排斥力时,HSA纳米粒发生凝聚而HSA-mPEG制得的纳米粒未出现凝聚现象,证明在HSA-mPEG纳米粒表面存在空间位阻。此外,这种纳米粒表面的血浆蛋白吸附比未修饰的纳米粒少,意味着该纳米粒更有可能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
2.2.2磁性白蛋白纳米粒龚连生等[10]用实验组(肝肿瘤区外加磁场)和对照组(肝肿瘤区不加磁场)对比的方法观察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移植性肝癌模型中的磁靶向性,并观察磁性白蛋白纳米粒在各脏器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肝肿瘤区应用磁场30min后,磁区肿瘤组织放射活性较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明显增加,磁区肿瘤组织的放射活性为非磁区正常肝组织的放射活性的8.7倍。对照组在没有磁场存在的情况下,肿瘤组织的放射活性为正常肝脏的2.8倍。实验组肺的放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肾、心、脾、小肠和胃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另外,实验组脾、肺和胃与肿瘤组织的放射活性较对照组大为降低,注入的纳米粒80%以上分布于肝脏。表明在磁场的作用下,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大鼠移植性肝肿瘤中的聚集明显增加。即使肝肿瘤区没有外加磁场,由于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血管密度的差异,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实验组脾、肺、胃与肿瘤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大大低于对照组,说明磁场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降低。
2.2.3抗体-抗原介导的白蛋白纳米粒刘晓波等[11]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将人肝癌单抗HAbl8与载米托蒽醌的白蛋白纳米粒化学偶联,构建人肝癌特异的免疫纳米粒,结果表明,免疫纳米粒能良好地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对靶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和选择性杀伤作用。
2.2.4与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的白蛋白纳米粒张良珂等[12]先制备白蛋白纳米粒,采用叶酸活性酯在微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纳米粒表面的活性氨基偶联制备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BSANP-folate),再将其与米托蒽醌(mitoxantrone)混合制备MTO-BSANP-folate。用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其肿瘤细胞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TO-BSANP-folate组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均高于MTO-BSANP。表明MTO-BSANP-folate可通过肿瘤细胞高表达的叶酸受体靶向于肿瘤细胞。
有学者将磁性和细胞特异性受体原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如张阳德等[13]用S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adriamycinADM)纳米粒(Gal-MADM-NP)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对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注射Ga1-MADM-NP(肿瘤区加磁场)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23.53%,低于ADM组54.55%及NS组71.43%(P
3白蛋白微囊给药系统
杨莉等[14]采用超声-冷冻法制备的全氟丙烷白蛋白微囊稳定性好,是一种理想的超声造影剂,可显著增强医学超声检测信号,改善超声图象质量。
4展望
近年有关白蛋白微球的研究比较多,白蛋白纳米粒和微囊正在逐步兴起。它们包埋的药物多为抗肿瘤药物。目前白蛋白微球和白蛋白纳米粒主要用于静脉注射制剂的研究,其他用法及包埋其他药物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至今已有丝裂霉素C,氟尿嘧啶,阿霉素等。利用微球和纳米粒的表面改性来获得更好治疗效果的研究逐渐增多,如甘草酸表面修饰白蛋白纳米粒,叶酸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等,但尚无上市产品,仅有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进入临床阶段(美国),因为它们在体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要使它们达到理想的要求。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将会更广。
参考文献
[1]CoombesAG,BreezeV,LinW,etal.Lacticacid-stabilisedalbuminformicrosphereformulationandbiomedicalcoatings[J].Biomaterials,2001,22(1):1-8.
[2]AlmondBA,HadbaAR,FreemanST,etal.Efficacyofmitoxantrone-loadedalbuminmicrospheresforintratumoralchemotherapyofbreastcancer[J].JControlledRelease,2003,91(1-2):147-155.
[3]SahinS,SelekH,PonchelG,etal.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andinvivodistributionofterbutalinesulfateloadedalbuminmicrospheres[J].JControlledRelease,2002,82:345-358.
[4]ChatterjeeJ,HaikY,ChenCJ.Mod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olystyrene-basedmagneticmicrospheresandcomparisonwithalbumin-basedmagneticmicrospheres[J].MagnetismMagneticMaterials,2001,225(1):21-29.
[5]李元春,蔡美英,王仲琼,等.单抗F(ab′)2段导向抗肝癌阿霉素免疫毫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杀伤癌细胞作用[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1):8-11.
[6]程耀,张灿,平其能,等.半乳糖酰化壳聚糖衍生物包复的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的制备[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6):517-520.
[7]ArnedoA,EspuelasS,IracheJM.Albuminnanoparticlesascarriersforaphosphodiesteroligonucleotide[J].IntJPharm,2002,244(1-2):59-67.
[8]ArnedoA,IracheJM,MerodioM,etal.Albuminnanoparticlesimprovedthestability,nuclearaccumulationandanticytomegaloviralactivityofaphosphodiesteroligonucleotide[J].JControlledRelease,2004,94(1):217-227.
[9]LinW,GarnettMC,SchachtE,etal.PreparationandinvitrocharacterizationofHAS-mPEGnanoparticles[J].IntJPharm,1999,189(2):161-170.
[10]龚连生,张阳德,刘恕.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移植性肝癌模型中的磁靶向性[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9):543-546.
[11]刘晓波,蔡美英.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免疫学性质的鉴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262-265.
[12]张良珂,侯世祥,毛声俊,等.受体介导米托葸醌白蛋白纳米粒肿瘤细胞靶向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1):77-79.
【纳米微粒(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好朋友的二三事作文500字 好朋友的二三事作文600字初一 2024-08-29
纳米微粒(收集3篇) 2024-08-29
我的存钱罐作文(整理11篇) 2024-08-29